匹配影视剧:《十面埋伏》
解读
暗炒、虚高、急进,如今充满泡沫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在收藏者看来简直是十面埋伏。
当代艺术品市场危机四伏
当代艺术的泡沫论由来已久,早在一年前著名美术评论家高名潞就曾认为,当前80%的当代艺术品,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很多滥炒出来的价钱,不过是搭建在沙滩上的大厦——迟早是要倒塌的。
高名潞的这一预言不无道理,在西方,当代艺术在二战之后就逐渐走向成熟了,但作品上大型拍卖会则是近几年的事情,中间有50年的沉淀期。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刚刚自海外火起来,国内就立即上拍卖会,是不是太快了些?现在的当代艺术界风潮现象严重,比如方力钧、王广义等艺术家火起来之后,不少人就觉得那个风格的画能火,就模仿他们的作品;刘小东火了之后,又去模仿刘小东。岂不知当代艺术也是要反映生活的,没有生活感受,如何能有好的作品?
其实缺乏学术基础的中国当代艺术会产生巨大泡沫是一个必然结果。欧美的当代艺术收藏都是建立在大量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比如安迪·沃霍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美国研究他的著作有几十本,内容非常丰富,收藏家可以清晰地知道安迪·沃霍在美术界的学术地位和作品的特点,买起来比较放心。
而与之相比,中国的当代艺术品收藏就显得功利得多。张晓刚近两年蹿红,但是我国的艺术理论界有谁静下心来研究过张晓刚呢?方力钧已经红了很多年了,目前也只见过一两本画册出版,没有过任何深入研究其作品的文字著作。缺乏学术界的理论支持,收藏者无法真正断定当代艺术的收藏方向,只能跟着价格的风向标游走。很容易以高昂的价格买进价值不高的艺术品为投机巨头们买单。但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研究渐渐深入之后,很多早年被炒红、价钱被炒高的艺术品,将渐渐露出本来面目,被收藏界淘汰。而苏富比秋拍的结果似乎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已经处于破裂的边缘。
当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中国当代艺术自身出现问题的同时,东南亚各国当代艺术的崛起也在挤压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份额,就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米斯尼亚迪的一幅大型油画作品《对不起英雄,我忘记了》出人意料地以482万港元成交,几乎是拍前估价的10倍,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前进之路充满了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