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拍卖资讯
秋拍过后进入冬季? 大萧条下的艺术品市场(组图)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祖佳 2008-10-21 09:48:3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匹配影视剧:《过把瘾》

    解读

    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大幅度变动让不少人有些心凉,很多人都在感叹难道投资艺术品市场真的逃不过“过把瘾就死”的漩涡吗?

    传统艺术品才是“安全岛”?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虽然诸多业内人士都不敢给出准确性的答案,但在采访中,他们却都对传统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颇有信心。甚至有人直接为收藏家及投资者指明了道路:今明两年宜买古代、近现代绘画。

    在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国内拍卖行业元老甘学军眼里,当代艺术品与传统艺术品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仅藏家群体不同,行情走势也已经呈现出了两条不同的曲线。甘学军解释说:“当代艺术与金融市场的曲线更为接近,而传统艺术品的走势则受长远的宏观经济前途判断影响,它对金融市场的反映并不明显。”

    其实市场也已经用事实说明,传统艺术品确实有着其不可比拟的坚挺价值。这一趋势在已经结束的纽约秋拍中就已显露无遗。当时恰逢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后的第二日,纽约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行在同一天举行了各自的亚洲艺术品拍卖。在这场德比大战中,苏富比着重点是中国当代艺术品,而佳士得则力推中国传统工艺品。最终两家拍卖行的成交结果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纽约苏富比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只取得了851.3万美元的成交总额,还不及前两年一幅作品的价格。这也是苏富比从2006年春季举行“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以来,成绩最差、成交率最低的一次。211件作品上拍,只成交137件,成交率仅64.9%。反观佳士得的拍卖,虽没有出现疯狂价位,但成交率仍旧持续走高。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件“清乾隆黄地绿彩云龙纹贯耳穿带瓶”。去年,同样一件品相完整的贯耳穿带瓶就曾在香港拍出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而这一次在纽约拍卖的这件拍品,尽管品相并不完整,成交价却依旧达到了1216万元人民币,可见传统艺术品的价格并没有受到金融市场的直接冲击,仍然在稳步攀升。

    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结果同样是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尽管秋拍的开局并不顺利,但中国书画的拍卖成绩却依然比较稳定,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的主管张超群先生在拍卖后表示:“这场拍卖再一次证明了艺术家的出色代表作能持续创造佳绩,而成熟的收藏家也坚持对于高品质作品的追求。”当然,在“皇威万代”专场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大阅第三图·阅阵》刷新清代宫廷御制画作世界拍卖纪录,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则刷新了白玉世界拍卖纪录。这样的好成绩更是用事实和数据证明了传统艺术品的“威力”之大。

    对于这样的结果,马未都解释说:“以清代以前的中国古董和中国古画来说,它们的价格体系是逐渐形成的,它跟当代的绘画作品完全不一样。”董国强也在采访中强调,对于传承有序的传统艺术品而言,它们的价位是在没有金融资本的干预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所以无论价格还是价值,它都会非常结实,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变化。

    在这个多事之秋,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传统艺术品就仿佛是一抹秋日的艳阳,足以把阴霾遮盖。

 


    匹配影视剧:《一声叹息》

    解读

    200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稳中求进,但于其他今年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当代艺术品市场遭遇寒流

    9月17日,纽约苏富比那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绝唱”的不堪表现已经让人们开始怀疑亚洲、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颓势已经渐显,212件作品上拍,成交率仅有65%。而在刚刚落槌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人们真正感受到了当代艺术品市场熊市的临近。

    虽然在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夜场成交价的前三名依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其中张晓刚早期油画作品《血缘:大家庭一号》以2306万港币成交,蔡国强2003年作品《天空中的鹰、眼睛和人们——人》(八屏作)拍了1746万港币,王沂东的《闹房No.2——吉祥烟》以及刘野的油画《无题》均以1298万港币成交。但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巨头的发力并没有带动整个当代艺术品行情的走高,整场拍卖会的47件拍品成交率仅为59.6%。

    回顾2008年初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中国当代艺术一线艺术家的作品集体遇挫以及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疲软,再想想如今波及全世界的金融风暴,人们不禁会问,当代艺术品市场真的遭遇了寒流?

    针对于此,匡时拍卖公司的总经理董国强认为:当代艺术品市场中更多的还是投机者,而它的运作模式也完全是资本运作的市场模式,就好像和股票的行情一样,炒作者获利后就会退出,这样必然会有人被套住,也必然会有下滑的走势。因为没有人知道它能被炒到一个怎样的价格,这些作品也没法只用美术史的眼光去评判。一旦有人从中获利以后,这样的榜样就会产生很广泛的影响,就像去年基金的火爆一样。然而只要是有资本进入的市场,对于资本而言,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盈利,这是唯一目的,他们并不需要对美术史和市场负责。

    与传统艺术品相比,很多购买当代艺术品的人把它更多地看成了是一种像投资股票一样可以短线操作的投资或投机手段。而现在的全球金融风暴如果说会对当代艺术品的走势产生影响的话,也只不过是压在牛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它自身早就需要这种调整。

    看来,对于收藏者而言,如果想进入当代艺术这个行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如果只是想拿它当成一种投资,那就必须清楚地知道这个行业所存在的巨大风险性。而今年秋拍市场也可以看作是当代艺术的一个熊市,在这样的熊市面前,留给那些将投资艺术品市场与投资股市相同对待的投资者们的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