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品综述
西泠拍卖 作者:雷 平 2011-12-22 16:23:4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潘天寿(1897~1971) 清韵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65年作 54×48cm
说明:陈陇上款。

   陈陇同志上款的《清韵图》则是取芭蕉、竹叶、荷花几种与君子为乐的植物:芭蕉用大笔泼墨,从左到右,覆盖其上;下接盛开红荷,红浓线勾形、淡红色染花瓣,浓墨枯笔的花枝撑于画面左右;若干浓墨勾筋、掺以花青的没骨淡竹穿插其间;全图以墨接气,以色醒目,虽着色不多,却清新古厚, 耐人寻味。陈陇曾与潘天寿共事过,或许沾染了林风眠开创的兼容并蓄的气息,其收藏中甚至有一些颇具现代性的作品,此次上拍的除了这幅《清韵图》,还有关良的戏曲人物画《贵妃醉酒》。

潘天寿还有一幅《红荷图》,以“月色荷光”为构思,立意新异;犹为特别的是,这是1966年年初潘天寿在苏州某疗养院休养时所绘,正好未带印,故此画中的印皆为画出来的。正是这一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遭到了批斗,并就此封笔,而此《红荷图》亦成为绝唱。

陆俨少(1909~1993) 岩居嘉会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62年作 32×78.5cm   
出版:《陆俨少全集》第二卷绘画P108、10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著录:《陆抑非纪念文集》P110,古吴轩出版社。
刊载:1.《文化交流》2003年第6期。 2.《美术报》1993年8月28日。3.《百年陆俨少:超世俗的诗性追求》,郎绍君撰,收藏拍卖第8期。
说明:陆抑非上款。

   上海中国画院的山水画师陆俨少,曾在院长潘天寿的特聘之下,于1962-196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山水。因聘任之事与也是由上海调入浙江美院的花鸟画名家陆抑非的推荐有关,作为感谢,陆俨少画成一幅《岩居嘉会图》赠予陆抑非。在画中,陆俨少与陆抑非的“蕉雨相逢”,分别化成古人策杖作揖谢恩与举杯展眉迎客。山水具有其中年时期的苍厚灵动,笔迹铺陈茂密,笔姿潇洒而灵动,笔墨层层映格。他运用了更多浓重郁密的湿笔墨团构成画面中心,虚灵攒簇的点线和留白则作为穿插映带,以此来表现山石的峻厚浑然、木叶的郁茂葱翠,尽显造化的光影之幻与浑然之气。此画后来被收录于《陆俨少全集》第二卷以及《陆抑非纪念文集》,其于二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陆俨少另有一本《山水人物册》是60年代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的作品。他以富有主旋律气息的色彩、构图和笔墨描绘了粪船运肥、农夫采樵、清晨拾粪、放牛暮归、赤脚医生、渔人撒网、电力灌溉、甚至村干部从县里开会归来等山村生活与建设场景尽收册中。除了劳动场面,画面中亦不乏用点缀的方法,添加了电线杆、汽车、盘山公路、自行车等新元素。从此作可见,新山水写生促使陆俨少变革了原有的传统画法,亦形成了其一生中重大的风格突破。

与陆俨少同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的谢稚柳,早年以创作花鸟画为主,受陈老莲影响颇深。但自从其23岁时于南京临习巨然所作的《秋山问道图》之后,对山水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主要创作内容之一。然而最初他画山水,始以宋人为格,习范宽之画格雄壮伟美,笔触苍劲稳重,得北方崇山峻岭的山势山骨;又学燕文贵的皴法、树的姿态与水边建筑等技法。直至1947年,他于张大千处观得其私藏之董源的《潇湘图》与庞莱臣家藏之董源《夏山图》,再次对画江南风景的董源、巨然的南宗写意山水入迷,加之研习王蒙,他以潇洒出神的笔致,构成了其苍莽深厚之新风格。其作于1948年的《松风飞瀑图》即属于师学巨然与王蒙的变体,山石坡陀以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满山打点;前景一组以苍松为主体的树林,不仅枝干遒劲多姿,更是以变化无穷的笔法与墨色,或写、或勾、或拓、或染,生动地表现出万木葱茏、松秀苍郁的南方气象。

进入50年代之后,谢稚柳入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任编纂。1957年,正当他所编的《唐五代宋元名迹》出版之时,藏家送来一幅北宋王诜的《烟江迭嶂图》。当时众专家定此为假,上博不收;而谢则相信自己的眼光,变卖一批明清字画后自己买入。收得此画后,他朝夕观赏、比较、研究王诜的笔墨性情,更坚信此画非假。不料1964年,谢稚柳又因此画而遭批判,该画被上博没收,幸而文革后被上博鉴定为一级文物,谢亦决定将该画正式捐赠给上博。谢稚柳与北宋王诜《烟江迭嶂图》的这段一波三折的故事,却令其习得宋人的山水而步入成熟。其一轴纸本《松壑飞泉图》,虽无年款,其表现方法则与北宋王诜的画法几分神似。画中皆以墨笔皴山画树,青绿设色渲染。其山体重岩迭嶂,石皴在不方不圆之间;漫山松树用笔坚劲清散,工中带写;画风清润素雅,沉静刚健。

另有一册吴子建珍藏并题签的《花鸟写意》,也无年款,但几乎能反映出谢稚柳在花甲之年,研习南唐画家徐熙的“落墨法”之后,自创“落墨法”新格上的努力。他曾在其所作的《牡丹图》中题诗云:“富贵黄家未足珍,江南野逸愿为邻;岂有梦中传彩笔,自商落墨染朝云。”这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也是他多年探讨湮没已久的落墨法的表露。

谢稚柳的夫人陈佩秋亦是溯源两宋,将工笔设色画体作为自己艺术的起点,从学生时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她在山水、花鸟、工笔、写意的传统中摸索了近40个年头;80年代前后,又融汇西洋画法,尤其是早期印象派绘画的光色变幻之妙,终于形成清丽、隽雅的特色。她独好绿色,以和其字:健碧。在这幅《青山白云图》中,她以黄与绿的色彩对比、流水般的笔墨骨线、俯视的平远构图,将灵性的山水诗境抽象至咫尺画面:仿佛天空中飘来朵朵绿的云彩,将云下世界,衬托得郁郁葱葱;无论是山坳、流水、浅滩、群屋,还是草木,都如浪般起伏,若清风拂过。画中虽无一人,但万物的律动,宏阔的境界,无不令观者满怀生命的宁静。


陈佩秋(1923~ ) 虬松栖禽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36×73cm

   陈佩秋的花鸟画,越臻至晚年,其艺术个性益发鲜明。尤其是其松禽图,往往追求一种苍莽幽朦之境,《虬松栖禽图》所抒写的即是如此意象。在松的用笔中,她将苍秃而毛涩的枯笔渴墨与流畅而飘逸的细勾密皴揉合一体,飘逸中透出沉着;绵密松针下是层层的花青色渲染,用墨和用色互为融渗,渲染、泼彩和积色整合揉杂,光色变化中富有空间的进深感和生命的弥漫感;而在参天虬干与繁枝密叶间预留出一块空白之地,仿佛月夜倾泄下的银色,其间缀上一只工趣有致的金色小鸟,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犹如精灵般,颇具生命象征和启示的意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