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艺术品市场神话破灭 究竟谁在穿皇帝的新衣(图)
来源:美术报 西 沐 2009-02-02 10:25:1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4、抡大刀骗社会使中国画的学术威信扫地,作品泛滥。更有甚者,一大批业余选手在速成着,他们上个班、学两笔就号称所谓的著名画家;师从某某,就堂而皇之地在中国画市场中兴风作浪,使不明艺术发展规律、不清楚市场发展态势、相关信息又不灵通的藏家大上其当。这不仅伤害了不少藏家的收藏情趣,更败坏了中国画崇高的学术地位。

    谁在穿皇帝的新衣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新衣并不是什么好的东西,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喜欢呢?原因就是对自身认识的失位,被环境的影响冲昏了头。画家们画个一笔两笔就高呼大师,画商运作成功一两个画家,就自以为是市场的救世主,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可一世,批评界一味地乱封大师、宗师;拍卖只管出天文数字的所谓纪录!呜呼!多么精彩的新衣啊!

    1、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不少人认为价格是标签,越高越好玩,最终玩火者自焚。当下中国画市场有一种很怪的现象,大家好像都在比富斗阔,比名车、比豪宅,之后又比价格,很少有人把心思用在艺术探索上。不少画家甚至亲自操盘市场行情的运作,操作拍卖价格,制造市场假象,已活脱脱地蜕变为一个道德失准的奸商。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成为一种玩偶,人们关注的不再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是市场的表层现象。于是,价格就成为一种标识,你的作品一平方尺500元,我就要1000元,他可能就是10000元。价格高了,似乎市场地位就高了,有了市场地位,学术地位就会被拜金者所认可。

    2、拍卖为善于玩价格游戏的画家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平台,只不过,这个平台被建在很深的坑里。比价格的结果是必须要找到一个比高斗狠的场所,光自己吆喝不行,还需要找一个中介机构来一下“公开、公正、透明”的把戏。为了过把瘾,也为了制造市场奇迹,只好自导自演、自己送画、自己拍回,拍卖公司笑纳20%的佣金。在这个过程中,拍卖公司是最大的赢家,这样稳赚不赔的买卖天下实在难找,并且拍卖的价格越高,收取的佣金也就越高。拍卖越玩越高兴,可画家玩到一定程度却发现玩不动了,但已为时过晚,这才发现自己在别人挖的坑里难以自拔。

    3、不法画商投机钻营,投怀送抱,使失去理智的画家疯狂地面对市场,几近掠夺式地面对收藏家,制造所谓的高价现象。面对失去理智、乱象丛生的中国画市场,画商的投机与画家理智的缺失共同为中国画市场设局。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缺少分析能力的藏家在热气腾腾的市场中一次次地被套。高额利润的存在使收藏家受到了掠夺式的伤害。在高价的烟雾之下,实际上隐蔽着一场将要破冰的开局,在这一局中,谁笑到最后,谁才能成为赢家。

    4、理论批评界失语,在中国画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几乎无一例外地向金钱投降,几块钱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大篇大篇地出卖自己的学术良知。在市场的冲击下,担当中国画市场评价及导向作用的理论研究欠缺与丧生了研究能力及独立性。于是,收益已高于学术,成为人们狂追不舍的目标。

    神话的破灭

    1、拍卖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玩得太玄乎了,玩过了!与2004年、2005年火热的拍卖景象相比,进入2006年后,拍卖市场好像一下子遇到了太多的问题,拍卖市场遭遇到了寒流。虽然有前几年惯性的支持,及一些当代名家的救市,但拍卖市场缩水的大趋势仍在上演。除了不少人仍在自慰性地做秀,拍卖的价格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不少小的拍卖公司收集了大量玩价格玩得比较高的画家的应景之作,印成精美的图录,标上低得离谱的价格,直接寄发给画家及其相应的经纪人或画廊,用意非常明显,快来托吧,不然成交价格让你们很难看!这么大量的作品在市场上,哪个画家能托得起呢?不托,自己吹起的肥皂泡又会破裂,难啊!

    2、市场的主体——画廊的反应是蒙了,不知是怎么了,死活没有人买画。进入2006年以来,画廊的反应是急了,上半年生意淡了以为是季节问题,但眼看到了旺季,还是不见起色。这时候,一些画廊才开始思考怎么了?怎么办?高价吸纳来的作品都压在手里,流动资金非常紧缺。不少画廊还是贷款或筹资而为,压力更是不说自明。便宜卖吧,包不过成本来,贵了又没人问价,不卖又挺不住,真是难为了画廊!应该看到,中国画市场一天根除不了恶意炒作、跟风,这种局面就一天无法得到改善。画廊,擦亮你的眼睛吧!

    3、画家的日子可想而知,很多画家一年接一年不开锅,只能吃老本,很是闹心。面对这种形势,最为不安的还是画家。虚荣心、狂妄心已经形成,突然碰到了不买账的市场,一边是发狠,你不买,我还不卖了,实在挺不住了,就开个口子,放一把水,并作为机密不可外传。一旦开了口子,就像大堤崩溃,市场在忽忽悠悠中下滑,不少画家其作品的价格已经跌去了1/2,更有甚者跌去了4/5。此情此景,如何是好?一方面,钱是好东西,另一方面,市场又是衣食父母,都舍弃不下。为了钱,抛弃市场是自砸饭碗,但一味救市,谁又来为日益膨胀的需求买单,难啊!

    第一个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已成为众矢之的,都是那个小家伙惹的祸。如果有一天我们明白了没穿衣服的境况,也许有更多的人还会想起这个小孩子。虽然他说了真话,但不一定非要受到教训。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