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尽管艺术类和藏界媒体制造了铺天盖地的书画大师,滑稽的是今春拍场却给那些大师们放置了一条冷板凳——“十强”中未见他们的踪影,倒是近、现代油画和当代艺术显尽风流。
对此,不少书画大师和书画家打着维护“国粹”的响亮口号,奔走呼号抱怨“传统书画”遭冷遇。其实,这些人可能疏忽了一个简单的概念——传统书画是国粹,问题是国粹传统书画的概念与时下那些以传统笔墨画成的作品并不是一个概念。要言之,国粹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之所以称之为国粹,其形式与内涵要相得益彰——简言之,国粹是经典,是中国艺术之精粹。
有鉴于春拍给我们带来的以上五点思考,可以推测今秋的书画拍卖不可能有逆转性的整体态势改变。古代名作依旧会续写往日的辉煌。国际大牌拍卖公司佳士得在今年秋拍计划中力推中国古代艺术精品,据纽约及中国香港佳士得透露,在今年秋季纽约及中国香港将要举行的拍卖中推出“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拍卖。其中“戴萍英基金会之收藏重要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就推有仇英的《采莲图》。
此外,同是跨国拍卖公司的苏富比在大打“中国牌”(中国当代艺术)的同时,又顺水推舟地打出了“亚洲牌”,拍卖的亮点不仅仅只限于虽坎坷不断却仍然高歌猛进的“中国当代艺术”,而且还最大限度地涵盖了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当代艺术品。
有分析人士认为,苏富比把当代亚洲艺术集中在香港进行拍卖,一方面是出于整合拍卖资源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购买当代亚洲艺术的客户群体仍然以亚洲区的藏家为主,这才是苏富比改变其经营当代亚洲艺术策略的决定性因素。从苏富比网站拍卖后公布的藏家所在区域分布情况来看,2006年至2008年纽约苏富比举行的5次“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成交价格前10名作品的藏家分布如下:50件高价成交的作品中有44%,即22件被亚洲藏家购得;欧洲藏家和美国藏家各占18%;匿名藏家占到20%。可见亚洲藏家是纽约市场中追捧当代亚洲艺术的最大“粉丝团”。
由此可见,今秋的拍场,仍然是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油画和中国当代艺术三分天下,中国近、现代和当代传统书画作品依旧扮演着本不应该的配角角色,而且市场也还是仅限于大陆市场。
无可回避的是,全球经济因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动荡,自会严重危及艺术品市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处在洗牌期,不规范的运作方式不可能扭转金融危机所形成的缩水局面,全球的资本流通量不可能会有天外来资。因而,艺术品市场也不可能像能源市场那样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注入,银行利率的调整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贷款的发放,但这些资金大量流入艺术品市场的可能性是极其有限的,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可能成为股市暴跌、楼盘跳水、能源吃紧的避风港。
再言之,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始终受制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尽管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稳步发展,但面临全球的金融动荡,且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中国的整个资本市场,可以预测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资本的流向会趋向能源和粮食乃至基础建设这些涉及民生的大的版块。
在这样的资本格局里,以往竞拍或收购的大价位的书画作品也就难以再在市场易手获利,将要开始的拍卖,买家也会掂量手中的资本,因而出手不会像以前那样此起彼落频频出现造出天价的场面。书画拍品的整体价格回落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又可被看做是书画市场的一次被动洗牌,被动洗牌的结果会使中国的书画市场进一步趋向理性,书画作品的价格也会渐渐步入合理的价格体系。
因此,不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暴利,也不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风险的书画市场将会到来,并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拍卖资讯
古代书画独领风骚 今秋拍卖新格局:被动洗牌(图)
| 相关文章>>更多
端午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 创新中国画拍价异军突起 石齐居当代画家第二位 近现代作品开始补涨 书画市场继续"疯狂" "破亿"背后 升值太快 中国古代书画也现"泡沫"? 袁松年 钱松岩 陆俨少 胡润艺术榜高龄"新人" 71岁石齐身价2017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