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用收藏教法国人读亚洲
选自:深圳商报 2010-01-12 11:07:0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在中国看不到的“中国瓷器”

    鲍思岱非常喜欢中国玉器,在他的藏品中,有一件“镇馆之宝”,就是公元前二千年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遗存。他拿出图录给记者看,这件玉器外方内圆,外呈四边形,是件镂刻精细、纹饰优美、饕餮图纹精巧夸张的精湛之作。此外,还有商周文化、汉唐文化的代表性玉器。就连一些小的玉质佩饰物件,鲍思岱的收藏也颇为精致。

    为了搜集藏品,鲍思岱跑遍了世界各地,“比如这些中国瓷器,都是我们在大大小小的古董店买到的。”鲍思岱指着图录上的精美瓷器告诉记者,南宋时期,欧洲一些大商人常带样品到中国去订制瓷器,因此现在法国遗存的中国瓷器,有许多是专供欧洲用的,在中国几乎找不到。“被西方人称之为塞拉东(Celadon)的著名的各色青瓷,还有十七、十八世纪以来被西方人视为珍宝的‘广东’(GANDON)彩绘瓷,都是专门为西方上层消费者生产的外销瓷器,其华丽繁缛的风格,后来时常被西方的瓷器生产者们所摹仿,至今在古董商店里售价甚高。要知道,中国的瓷器曾经对西方的文化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朱新天特地让记者端详一件青花瓷上不起眼的徽章图案,是西方式的山羊和狮子,“这是某个西方家族的徽章”,她说,这件就是典型的定制瓷器。

    说起中国瓷器,朱新天如数家珍,“这两件祭红罐,还有两件瓷板,都是我们在中国杭州的文物商店买到的。而那件明末清初的吉祥玉璧,是在巴黎购得的。而在意大利尼斯的古董店,我们一下就买回三件‘光绪’年间的瓷盘。你看,上面绘有牡丹蜻蜓、荷花蝴蝶、白兰蝴蝶的图案,多么精巧别致!因为这位古董商是鲍思岱的老朋友,所以给了他一个‘友情价’:2万法郎。还有这只‘乾隆’年间的大花瓶,绘有福禄寿三星图,是在古董双年展买到的。不太贵,只要4000法郎。”

    文物拍卖简直像“打仗”

    几十年来,鲍思岱是世界各大拍卖会的常客,他回忆说,有些文物在购买的过程中,简直像是打仗一般。有座名为“灵姥寺”的象牙塔,就是夫妇俩在巴黎一个拍卖会上,花4万法郎“抢”到的。

    “这座象牙塔的来历很曲折。”朱新天告诉记者,它最初发现于越南,是仿造越南一位国王建造的塔雕琢成的缩微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中国人带到越南,又由越南人辗转带到法国。“当时我们在拍卖图录上看到灵姥寺,七层镂空,精细无比,堪为上品,就立刻赶往巴黎。当时很多华侨都想买,我们没有放弃,最终拿下了。”

    作为收藏家,首先必须是行家。谈及此,朱新天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拍卖故事。“有一次,我们在拍卖图录上看到一尊尼泊尔神像,介绍说是湿婆的长子该地盖亚的神像,但怎么看觉得不对。我们专程赶到巴黎,找到货主,一位比利时古董商。经过鉴定,果真不是战神,而是月亮神,而且在全世界只有这一件。”如今,这尊月亮神像被收藏在东方艺术博物馆中。

    谈起这些收藏故事,鲍思岱兴致很高。“2000年,位于地中海的一个西班牙小岛上有位古董商,向我寄来文物商品目录的照片,其中有件中国的石雕文物‘十一面佛’立像,甚为珍奇,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认为它是中国唐代以前的文物,朱新天则认为是初唐时期的。鉴于我们博物馆的中国大件藏品不多,为了丰富和扩充博物馆的品种,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文物精品,我们决定立即用2万欧元将其购回。”

    现在,这座来自中国唐代的、围绕一圈可观看到十一张神佛面容的“十一面佛”雕像,正端置于博物馆后院的露天处。只是它的全身已被覆盖一层全新的妍艳色彩。“这颜色是我着上的。”朱新天说,为了帮助法国观众了解中国石雕艺术的神奇,她和波尔多美术学院的一位大学生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进行文物修复,重新彩绘,以恢复历史原貌。

    鲍思岱的部分藏品

    1.大喇嘛法冠

    1988年,鲍思岱从纽约克里斯蒂拍卖会的图录上,发现拟拍一件中国西藏大喇嘛的法冠,这种法冠在全世界只有3件。于是他急忙飞到纽约,参加竞拍会。那天,他与法国另一位收藏家竞争得十分激烈。由于那位竞争对手不在纽约现场,靠遥控参拍,因此失利。最终他只花了7000美元就购回这件珍宝,“今天这件法冠至少要15万美金。”他告诉记者。

    2.永乐青铜佛像

    这是永乐皇帝明成祖赠送给西藏的礼物,有永乐的名款。其中的一尊持莲观音坐像,其姿势神态的俊美慈祥,服饰缨络的精致华丽,不仅体现了明代太平盛世中国青铜雕塑艺术的极高水平,又一次证实了汉藏两个民族之间深远的交往。

    鲍思岱告诉记者,这件文物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从瑞士苏黎世一个非常有名的收藏家手中买来的,当时花了2万多美金,现在至少值约700万港元。

    3.藏族艺术精品唐卡

    在鲍思岱的藏品中,唐卡是一个较成规模的大系列。从十五至十九世纪,一幅幅表现佛教历史人物、宗教、哲学、佛本故事的唐卡内容非常丰富。朱新天介绍说,从金银首饰、鼻烟壶和唐卡的收藏来看,东方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与世界同类博物馆相比,都是首屈一指的。

 

    4.德雷蚌佛寺大法师的法冠和法裙

    朱新天特别指出:“这是一套世界上唯一完整的稀世之宝。” 

    收藏中国艺术品

    的西方人

    随着中国艺术品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那些重金收藏“中国”的西方收藏家们也纷纷浮出水面。无论是关注东方文化60余年、将毕生所藏捐赠兴建博物馆的鲍思岱,还是如行脚僧般常年游走中国的前瑞士驻华大使希克,抑或晚年投身中国、兴建UCCA的尤伦斯夫妇,这个国际“收藏俱乐部”都展示出共同的中国化倾向。

    谁在收藏“中国”?记者粗略整理出一份收藏中国艺术品的西方重要藏家名录,并简要解析了他们各自的收藏脉络与模式。

    1.盖·尤伦斯男爵

    简介:75岁,经营与白糖相关的家族企业。身为英国泰特美术馆、古曼东方美术馆、巴黎卡地亚艺术基金会董事。随着2007年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北京盛大开启,尤伦斯及其夫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慷慨使其一跃成为西方明星藏家。

    收藏模式:古代和当代兼备的中国艺术收藏体系;收藏主体以中国早期先锋艺术为主。

    2.乌里·希克

    简介:63岁,现任瑞士最大的媒体公司席荣格集团主席,身为前瑞士驻华大使,是目前为止中国当代艺术最大也是最具权威的收藏家。20年来他深入发掘艺术现场、工作室,拜访过逾千位艺术家,并以覆盖式的探访,系统收集了中国当代艺术早期和进行时态的200位艺术家的近2000件代表作品。

    收藏模式:全球范围内中国当代艺术最大最全面的收藏体系;热衷于“后89”群体和新锐艺术收藏。

    3.霍华德·法伯

    简介:今年69岁,原为纽约房地产商,全球屈指可数的中国及古巴现代美术作品的专项收藏家。1995年,他与夫人在香港接触到汉雅轩张颂仁处的中国当代艺术,后结识东八时区书店的罗伯特及凯伦·斯密斯,后者的引介与顾问,使法伯将目光转向中国。

    收藏模式:近年专收中国及古巴当代艺术;较有投机策略,藏品具有明确的卖场效应。

    4.约根·路德维希·费舍尔夫妇

    简介:路德维希原经营欧洲著名的巧克力企业,前后捐赠了全球几十家博物馆或外借所藏,并创建有二十多个相关冠名博物馆与机构,但路德维希教授本人在1996年去世。

    收藏模式:大跨度的艺术品收藏体系;不以牟利为目的,乐于捐赠藏品;不涉及中国当代艺术。

    5.埃斯特拉

    简介:年龄及背景不详,是2008年通过苏富比拍卖行高调曝光的又一位西方收藏家大鳄。他所藏1966年至2006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超过250件,收藏特色在于媒介跨度大,囊括当代油画、雕塑、摄影、装置、录像,以及传统纸媒类如水墨、版画和素描等。

    收藏模式:善于对旗下收藏机构“纽约埃斯特拉基金”做商业推广,对利益回报的企图心比较强烈。

    6.皮埃尔·于贝尔

    简介:66岁,“上海当代”博览会总监,曾历任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评选委员,本身更是日内瓦Art&Public画廊老板,近期计划以500万欧元购藏亚洲当代艺术。

    收藏模式:以装置收藏为主,尤其关注旅外华人如陈箴、严培明、黄永砯、张培力等;以向中国输出当代艺术盛会的方式,刺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