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专馆资讯
上海历史博物馆:"时刻准备着"展示6千年上海(图)
来源:东方早报 江村 2009-02-25 09:31:5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时刻准备”展示馆藏

    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文物数万件,时间跨度从远古到近代,其中,包括明代韩希孟顾绣花卉虫鱼册、侯峒曾行书轴、近代陈化成抗英遗物“振远将军”铜炮、太平天国大花钱、原汇丰银行门前铜质对狮、租界界碑等,绝大多数文物都深藏于郊区的康桥仓库。

    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布展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多年前就于东方明珠电视塔裙房内开放,主要以场景和模型等手法,反映上海从滨海集镇发展为中国最大工商都市的过程,但上海历史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东方明珠的展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历史不全,没有上海古代史部分;二是表现形态与博物馆表现形态不同。

    对于世博会前上海历史博物馆能否以全貌示人,历史博物馆有关人员表示还无法回答,因为还涉及其他一些因素,“工作人员一直在围绕老建筑进行相关的布展设计,告诉上海市民及外地游客‘上海是怎么回事’。只要条件成熟后,我们就将以最快的速度将展览拿出来。”

    观点

    世博会不能缺席“上海史”

    张明华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上海人从哪里来?上海的历史究竟有多长?能确切回答的人不多。让人类首次不完全依赖河湖水源,得以开拓广袤资源的重大发明——水井,是距今约6000年的上海人。在历史上让生产力得以革命性跨越的、里程碑式的发明——犁耕农业,是5000多年前的上海人。绵延6000年,自下至上,层层叠压,代有文物精品埋藏的教科书式的惊世遗址——福泉山,又在上海。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精美的透光湖绿色琮形玉镯,中国轻薄如纸细刻繁密纹黑陶壶等不胜枚举的文物,方塔、紫丹苑水闸、豫园等优秀古建筑,黄道婆、徐光启等历史名人故居遗迹等文化遗产,使上海这座城市成为形象饱满、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遗憾的是有多少人,包括新、老上海人,对此有所了解?上海文化积淀中的有些精彩夺目的闪光点,在不少人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是上海人不感兴趣,缺乏素养与情怀?不是。笔者认为除了宣传不够,主要是欠缺展示平台。记得我在三四年前的一次上海史的专业会议上,偶尔谈及中国的水井是由上海先民率先发明的考古成绩时,竟然引起了一阵骚动,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位学者很严肃地告诫我:说话要慎重——这使我感到十分悲哀,因为那是1987年的考古发现,早在1992年的《考古》杂志上已经发表,全面研究的论文在1990年刊出。专家尚且如此,何况普通市民!笔者作为一位从事上海考古30多年的专业人员,一位祖籍浦东的老上海人,栉风沐雨,许多重要文物、遗迹出自自己的手上,眼看着它们缺乏应有的平台,而被紧锁在博物馆的保险库里面睡大觉,无能为力,徒叹奈何!

    对于展示平台,许多人或许会纳闷:上海博物馆不就是极好的展示平台么?她的青铜、陶瓷、书画、玉器等基本陈列名扬海内外,而且经常会有国家级、国际级的展览,放在里面陈列上海文物不是很好么?上海博物馆的展示平台的确极佳,但外人有所不知,她有严格的“性别”掣肘,她属于国家艺术性博物馆。直白地说,就是非通史性的,更不是地方史的,上海史不可能由此登堂入室。上海出土的文物中,只有属于艺术性的、国家级的、与基本陈列谐调的,方才可以入选上海博物馆展览。于是乎,观众平时在上海博物馆的陶瓷、玉器馆里,只能可怜巴巴地寻觅到几件上海的古物。

    是上海有关领导不重视?也不是。事实上,上海市的历届政府,从195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努力促成历史博物馆的开办,陈云同志也专门为此题写过“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馆名。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西郊的农业展览馆和虹桥路上,断断续续举办过上海历史陈列馆,东方明珠塔中的陈列也由历史博物馆主持完成,但是,这些与建设一个正规专门的系统展现上海6000年历史的博物馆相比,相差太远。与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中几百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相比,相差更远。因此,去年上海历史博物馆的新馆建设被列入市政府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以后又十分具体地落实了利用已有优秀历史建筑改建的方案,令我们无比欢欣鼓舞!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世界人民科技与文化的大舞台,目前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建设。上海的各方智囊在市政府的领导下,集思广益,筚路蓝缕,有关展项多有佳作。文物博物馆也有两个展馆:一个是世博会博物馆,一个是城市文明馆,设想均不错,前者是表达世博会150年历史的,后者是表述城市起源发展的,得到了世博局的首肯。但笔者认为,上海世博会,是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我们有必要加强“上海”这一特殊的元素。因为上海代表了开拓、兼容、活力的“海纳百川”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主旨非常吻合。上海的今貌,有目共睹,上海的将来,已经梦幻般呈现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她的过去是怎样的?是传说中的“一座小渔村”?还是?……这正是人们产生浓厚兴趣的亮点。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建设,将为上海“过去、现在、将来”的历史环链补上靓丽且重要的一环,而且让“上海”世博会显得更加名副其实。

    世博会的开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作为这次盛会的举办城市,更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机立断,集思广益,众人拾柴,赶在世博会前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改建成功,以稀有现世的文物珍品,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出奇制胜的展览技术,充分展示自己悠久、辉煌的魂魅,这不但可以圆满上海人民梦牵魂绕了五六十年的夙愿,而且将有力地提升上海这座城市的形象。(东方早报 江村)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