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书画“摹古”造假法之“相对克隆”成品辨识(组图)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8-03-28 10:44:1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图一

 

 

图二

 

    本期要开始讲一种“诈”性十足的书画“摹古”造假法。为了能详尽、深刻地揭示该书画作伪秘密,首先要先说明一下与该作伪术的出现有直接关系的书画鉴藏、研习与创作的三种普遍现象:一是随着艺术市场的持续升温及收藏人数的骤增,书画名家宛若“众星捧月”。尤其是那些大师级名家,在许多收藏爱好者心目中俨然已经被“神化”。二是艺术市场上流通的名家书画作品,必有早、中、晚期之分,有一种名家早期研习艺术时期留下的摹仿前辈名家经典手迹的手迹(摹仿性习作),是以“忠实”、“再现”他人笔墨为特点,它“不具有当局名家个人的艺术风格”,与通常鉴定执笔人作品的“标准”差异较大,而恰恰是这类带有诸多不确定性与疑难因素的“名家作品”现在在市面上较流行。三是个别书画名家在中晚年创作的成熟期尚有“崇古”癖好,他们把摹仿前辈某名家某作品的“像”视作是自己“创作”能力高的体现。

 

    有上述三种的“特定情境”,书画“摹古”造假手法便“应运而生”了。请注意,这里的“摹古”二字是加引号的,表明其实质多数皆是“谎说”、“假托”与“诈称”,少数是克隆自原本就存在的一件原作。我疏理了一下,“摹古”造假计有“相对克隆”、“绝对克隆”、“仿制”与“改款”四种操作法,此次先揭示“相对克隆”成品。

    “摹古”造假法的“相对克隆”术与我以前说过单纯的“相对克隆”作伪法有近似处,与“更名克隆”更相似。只要是某书画名家曾经(客观上)作过一些摹古类型的某些作品,造假者就都能专门针对某名家的具体情况实施作伪。举例说:书画名家张大千、陆抑非和于非闇等名家早年均临摹过不少宋、元、明、清存世的经典花鸟画作品,那么若作伪者想造他们作品的假时,只要去相对克隆(仅题款作变通一下)某件古代花鸟画作品,然后署上诸如“某年某月某人(被作伪名家的名字)临某本”之类的款字,或连同原作的题款也一并克隆下来,便就完成了一件“摹古”型伪作的赝造。当然,以此法还可作出其他许许多多名家的赝品,其造假的操作空间确实是相当大,客观上也“允许”赝品与所选用母本存在某种程度的误差与不同。

    此件署名张大千的图一成品在拍卖行现身过数次,其母本图二也系我很熟悉的一幅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瓶菊图》。论图一成品,它笔墨浮浅,缺失严谨度,像是一位初学者作的临摹品,无论如何与擅长摹古的张氏手迹“对”不上号。我判断这是某作伪者先临摹了八大山人真迹《瓶菊图》,然后在画上伪造出一个张大千的款识。

    看罢图一和图二似乎能让我们明白一个基本道理:辨识“摹古”型“相对克隆”成品,既要认真审视当局作品的笔墨与造型,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名家早年的书画临习习惯。只有双管齐下做辨识,才是“对症下药”的最佳鉴定对策!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