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尹吉男:艺术传媒如何成为公共空间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 2007-03-10 17:22:0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尹吉男,艺术史学者,美术批评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1982年毕业干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土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今天针对艺术产业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作为一个艺术产业是否已经整体性地成立,这是一个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它还未成立,他只是一个局部的、个别的,只是作为有钱人的一个简单游戏相关的东西。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都把艺术产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之中,比如美国重视支持电影工业,把电影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中国的艺术产业目前仍然不是这样的状况。 

    艺术产业不是一个简单的收藏家、策划人、艺评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它是整体的。但是,目前这个整体一直没有被深入研究,只是有了一些局部经验。今天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大家都从各自角度出发,碰撞出自己最实际的经验,虽然只是一部分。比如我们讨论艺术产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和法律相关。艺术产业的法律建设今天是什么样子,现在中国有没有一个有效的、强大的、完善的艺术法制度,可以说没有。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艺术教育。在中国的大学里基本没有艺术史的教育,而在欧美的大学里,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有两个艺术史的学分,是最基本的艺术修养教育。但在象北京大学这样人文气氛那么好的大学至今也没有一个艺术史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特别大的遗憾。我们说艺术作品好,但很少考虑到它的欣赏者到底有多少美术史知识。这与媒体也有关系,上海《艺术世界》杂志副主编他提到一个“小众”的概念,这是一个策略性的事情,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在1995年接手《美术星空》做艺术总策划的时候,同样也采取了吸引“小众”的办法。以前的《书坛画苑》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三分钟的广告时间只有一分钟卖了出去,还有两分钟在闲置。我们想吸引大众,但在中国,“大众”是一个最模糊、最说不清的人群。我提出要改变战略,首先要吸引“小众”——美术爱好者。如果办一个栏目而美术爱好者不爱看,不是美术爱好者而在电视前看,这不是有问题吗?

    我们不能把老百姓按在电视前来满足意愿。如果让一个农民投票,一边是茅草屋,一边是王府饭店,他的选择肯定是王府饭店。为什么?因为每人都有一个理想。所以在做《美术星空》时我们的理念就是要踮着脚看,要给它一个理想状态、未来状态。要把四个豆腐块栏目做成一个长线的完整的节目,要把美术现象展开,要关注问题、关注现象、关注敏感话题,而不要做成一个黑板报式的节目。我们要改变一种叙事方式。过去的电视语言都是评价式的,居高临下的,给结论的,没有叙述,不断说一个东西好,却不说好在哪。《美术星空》改用叙述为主的模式,增加民主性的东西。让很多不同的艺评家从不同角度说问题,让不同的观点都在一个平面中出现,这样的节目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特别忌讳被编导的个别趣味影响到整个《美术星空》的面貌。不能利用国家媒体来强制性地推新个人主义。电视媒体怎样变成一个公共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连美术馆都没有非美术专业禁止入内这样的要求,那为什么《美术星空》这样一个空间大家不能来。因为艺评家也知道让一个农民象他那样的知识分子看艺术作品是行不通的。农民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去看一个文艺作品没有错,《美术星空》就是要调动这样一些民主性因素,使它多元化,做成一个真正同仁杂志的栏目,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交流。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