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视界
投资书画别挤“独木桥”另辟蹊径人弃我取
来源:大江南收藏 2007-01-05 13:35:5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一段时间以来,书画拍卖市场热火朝天,不少作品成交价不断刷新,其上升的势头让人心动。不过令人关注的是,目前书画市场的发展似乎尚不平衡。有些画家的艺术成就与其市场表现很不相称。这种情况,在老画家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人物、山水画家王仲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名噪一时。他的彩墨连环画《苗山怒火》《阿诗玛》开创了这一画种的先河;加上巨制工笔重彩的《胡茄十八拍》《长恨歌》和大型军史画《歃血为盟》等,在当时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由此莫定了他在画坛的地位。又如旅美山水画家伏文彦,长期追随张大千、汪亚尘,以浑厚雅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没骨设色山水在张大千泼墨泼彩新技法基础上而抒新意,画坛评价其“为大风堂弟子中能以大千笔法作自己的画,诚乃活学张大千者”,认为他的山水画在当今沪上屈指可数。再如以画虎著称的吴寿谷,作品典雅工丽,具有宫廷画的美感,显示出一种高贵的王者气象。谢稚柳等人曾盛赞他“眼前有虎,胸中有虎,笔下有虎”,“气度不凡,大家风范”。但现在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却表现平平,甚至流标。如伏文彦、汪亚尘1941年创作的《清溪垂钓图》,62.5cmx32cm,去年6月敬华估价仅8000至10000元,竟也无人问津。类似这种被市场低估的老画家,应当不在少数。
 
  出现这种现象,相当程度上是由非艺术的市场因素所致。
 
  首先,这些老画家远离了市场。如张守仁、伏文彦旅居海外多年;即使在国内的,也往往因年龄、精力、观念等原因很少涉足市场。尽管当年都属一时俊彦,现在时过境迁,便逐渐被人淡忘了。
 
  其次,从需求方面说,不少收藏者急功近利,仅满足于短期商业行为,以致人云亦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忽视了待价而沽的精品。
 
  再次,市场不规范。个别拍卖行利用某些老画家不谙市场运作的弱点,上下其手,故意给画家“吃药”,令他们谈市场色变,避之唯恐不及,从而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
 
总之,投资者大可不必争挤“独木桥”,而应另辟蹊径,人弃我取,人无我有。如此,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