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艺术品收藏网>>展览>>关山月和他的时代——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展>>展出作品

《春夏之间》


点击查看大图
作      者: 刘国松
尺      寸: 137.5 x 34.5 cm
编      号: 0050
作品介绍:

 

刘国松

《春夏之间》  纸本 设色   137.5厘米x 34.5厘米   1984年

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   题款:刘国松?一九八四   钤印:刘国松(白文)

创造白线的实验成功后,刘国松提出“画室也是实验室,不是传统绘画复制的工厂”。画家和科学家并无异同,需要有新的想法和感受,并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将其落实到画面上。当传统技法和材料无法表现时,就必须实验新的技法和开发新的材质。在太空画系列后, 刘国松于1972年开始尝试水拓技巧,将水墨或色彩等倒在水上,使其出现各种纹理,再将纸平铺水面,纸面形成一定的画面图像。创作过程中随机性大,且难于控制。1977至1987年时间段,刘国松的水拓法日趋成熟。

20世纪70年代时,刘国松仅在作品局部施以水拓肌理。1984年创作《春夏之间》时,刘国松的水拓技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出神入化而又精细入微。全画面几乎都是用水拓法完成,每个局部都各具形态,却能在一张纸上用水拓法去完成每个各具形态的局部且画面和谐统一,手段高明。水拓纹理构成的行云流水,烘托出春夏之间的氛围。

刘国松在自述这一阶段时曾说:“自1977年以后,画风也几经改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先用水拓,然后再用水拓的花纹来引发相信,由于联想再塑造意境,决定技巧,完成构图。但结果却完全不同。最近三年来,我的画又逐渐写实,在画的进行中,有意无意地画出了山水的形象来,而不像以前那样抽象了。我不知是否是受了外界的影响,还是自然的发展。但是我对于绘画史发展的看法,早已由‘写实、写意、抽象’而修改为‘写实、写意、抽象意境的自由表现’,不再坚持‘抽象’了。”

注释:

《我的创作理念与实践》,刘国松,2016年3月
叶维廉《与虚实推移,与素材布弈:刘国松的抽象水墨画》,载叶维廉《与当代艺术家对话中国现代画的生成·对谈篇》,东大图书公司,1982年,第276页。